2025年已然过半,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关键支撑,其发展动态备受瞩目。通过对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据的深度剖析,我们能够全面把握行业的整体态势、区域分布特点以及潜藏的发展机遇与挑战。
总体概况
据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统计,截至2025年6月30日,全国境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5359家,较2024年底(35153家)增长5.86%。
从2021 - 2025 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的整体走势来看,行业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。2021 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 28776 家,到 2025 年已增长至 35359家。虽然近4年增长有所放缓,进入短暂的调整期,但整体向上的趋势明确。
图表1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)
图表2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其中,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23499家,较2024年底上升3.20%。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18264家,可生产Ⅲ类产品的企业3189家,分别增长1.56%、2.38%。
图表3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)
从省份分布来看,截至2025年6月全国境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的依旧是广东省,共5402家,全国占比15.79%。其次是江苏省和山东省,分别有51345家、4463家。其中江苏与广东在第一争夺战中的较量分外焦灼,占比差距不足0.8%。
与2024年同期对比,目前增速最明显的三个省份分别是贵州省(21.43%)、广西壮族自治区(16.48%)、河南省(9.11%)。增长数量最明显的是江苏省,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384家企业。少量省份也存在着企业数量的降低,具体包括甘肃省(-5.00%)、吉林省(4.38%)、江西省(-1.98%)、陕西省(-1.01%)。
图表4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从城市分布来看,截至2025年6月30日,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深圳市,生产企业数量为1660家;苏州市紧随其后,生产企业数量为1401家;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市1270家。
通过对比2024全年与2025上半年的TOP50城市排行榜可以发现,相较于2024年的TOP50城市,2025年上半年排行中新增仙桃市与南宁市上榜,惠州市与盐城市则遗憾落榜。并且仙桃市一举跃居至排行榜第35位,可从数据中窥知在近一年内当地医疗器械产业有了一定突破。
说明:以下2024年生产企业数据来源引用自,其中2024年数据统计周期截至2024.12.25。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通过2025年上半年度TOP50城市与2024年对应城市的企业数量增减速的对比可以发现,除仙桃市外,增速最快的城市为厦门(5.33%),而降幅最大的城市则为沈阳市(-2.87%)、长春市(2.44%)。
头部城市“稳中有增”
深圳、苏州、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稳居前五,增速 0.25%-4.17%:
产业集群效应显著(如深圳电子信息、苏州高端制造),持续吸引企业入驻。
“零增长” 特例:南昌市,2024 和 2025 年上半年企业数量均为 357 家,增减速 0%:产业结构稳定(如传统制造业占比高),无明显扩张或收缩。
中等城市分化明显
高增速代表(扬州、南京、厦门):增速4.21%-5.33%,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 政策红利,新兴产业(如扬州新能源、南京软件)快速发展。
高减速代表(沈阳、长春、珠海):减速1.53%-2.87%,暴露传统产业转型压力(如珠海电子代工、东北重工业)。
图表6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通过对于2024年、2025年上半年各省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的各省企业数量排名可以发现:安徽省、云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出现了省份排序的下降。
从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的企业数量看,目前江苏以731家企业位列第一,广东省与北京市分别以463、346位列第二、第三。
从增减趋势看,2025年上半年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,增加了20家企业,并且除江苏企业数量增加以外,其余省份的企业数量均在减少或维持不变。其中减少最多的省份是上海市,减少了25家企业。
图表7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图表8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从2025年上半年度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的各省企业数量排名看:上海市、河北省、江西省、辽宁省、吉林省出现了省份排序的下降。
从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的企业数量看,广东以3165家企业位列第一,江苏省与浙江省分别以2471、1411位列第二、第三。
从增减趋势看,2025年上半年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,增加了33家企业,其次是广西省和贵州省,分别增加了14家、9家。大多数省份的企业数量均在减少或维持不变。其中减少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、湖南省、辽宁省,分别减少了135家、108家、74家。
图表9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图表10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2025年上半年可生产Ⅲ类产品企业存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(346家)、上海市(302家)和苏州市(257家)。
在可生产企业的数量排行中,相较于2024年,2025年上半年TOP10 城市的整体排行顺序未有大幅度更改,仅武汉市从TOP中掉队,无锡市顺利补位。
在这半年间,可生产Ⅲ类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前十的城市较2024年底,增速最大的为苏州市(7.98%),增长最多的也同样是苏州,增长数量达到了19家,下降比例最明显的是上海市(-3.21%),也是TOP10中唯一出现了减少的城市,半年间减少了10家企业。
图表11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根据2025年上半年度可生产Ⅱ类产品企业的最新TOP10可以发现,相较于2024年,半年间北京市与苏州市的排名均有所提高,苏州更是一举前进三位,来到第四名。在企业的增减量上增加了150家企业,增长率达到了27.73%,其次是天津市的增量达到29家,增长率达到了11.95%。
半年间,企业减少数量最多的上海市,减少了24家企业,降幅达到3.31%,其次是长沙市减少了20家企业,降幅为3.02%。
图表12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图表13
数据来源: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
(注:2025年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4年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)
总体来看,2025 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增长、区域分化的特点。
从企业类型来看,Ⅱ类和Ⅲ类产品生产企业仍在增加,反映出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占据更重要的位置;从区域分布来看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仍然是医疗器械生产的核心区域,而部分中西部地区增速迅猛,表现出产业区域化梯度扩展的趋势。
重点城市如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,不仅在企业数量上遥遥领先,更在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上表现突出。尤其是苏州在Ⅱ类、Ⅲ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增量上都遥遥领先。
展望未来,医疗器械行业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,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融入医疗器械领域,推动产品向智能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。同时,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,将持续扩大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。
然而,行业竞争也将日益激烈。一方面,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,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巩固自身优势,腰部和尾部城市的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。另一方面,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,国外医疗器械巨头也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,国内企业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。